自殺的誘惑曾否令你動心?

Photo by Meghna R on Unsplash

念大學一年級的陳先生因自殺不遂,被送入精神科病房,他患有嚴重抑鬱症,情緒很低落,並嘗試說服醫生自殺是理智抉擇:「前提一,生命絕對是痛苦乏味,現在如是,將來亦如是。前提二,死亡是一切終結,包括痛苦及喜樂。離世就像睡覺一樣,但永遠不會醒,不用再受苦,得享安寧。所以結論是:及早離場。」

對正在受苦的人來說自殺確是一種誘惑,活於痛苦之中,受生理及心理本能驅使,會去尋求一個安樂之處。但遍尋不獲時,在痛苦煎熬下,便會感到絕望與驚惶。結果死亡就給人一個幻象,以為跳進裏面,便可以得到永恒的安逸。自殺者身邊的人多會慨嘆,即使給予自殺者很多的關心及幫助,但他卻像被蒙蔽了雙眼般,義無反顧地奔向死亡。

研究發現超過九成自殺死者,生前都患有精神病,最常見是抑鬱症。抑鬱症是腦部疾病,因腦部掌管情緒、行為動機、思考與記憶、睡眠及食慾等部位受損所致。患者不單持續情緒低落,更會喪失感受快樂的能力,因此對生活中有意義、有樂趣的事也無法感受。

人的思想很受情緒影響,「沒有快樂,只有痛苦」的心境,使患者對所有事物均抱有負面看法。加上喪失理性思考能力,患者很容易陷入思考謬誤,例如以為自己能夠未卜先知,妄下判斷,認定現在的痛苦,將永遠持續,因而感到萬念俱灰,生無可戀。

透過治療陳先生的抑鬱症得以康復,腦部功能回復正常,不再視自殺為「最理智的選擇」。覆診時,他談及對生命的看法:「生活有苦亦有樂,雖然暫時是苦多於樂,但冇人可以肯定將來。綜觀來看,走勢都是向好。」

(故事細節經修改以保障病人私隱)

撰文︰崔永豪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