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食物鏈

Photo by NOAA on Unsplash

Z先生的抑鬱焦慮仍是久醫不癒。表面睇,他的工作是一份筍工,不是私人機構,不需要跑數。但每次複診,他都愁眉深鎖,唉聲嘆氣。多年來,他每日每晚都反覆思量,不斷鑽研一門高深學問,就是如何令自己的老細稱心滿意。他立志窮盡畢生精力,去掌握一種技術──單憑肉眼就能看穿老細心中想要什麼,不單止要令老細「想嗰樣就得嗰樣」,更加要將老細心中的「潛在」願望發掘出來,然後一一滿足,以求在工作表現評鑑中,達到最高的級別。但當每晚夜闌人靜時,腦海中就會充斥着老細搖頭、黑口黑面的情景:「唔係咁做呀!」「總之再做過啦!」,這些畫面及說話,一刀一刀劈下來,令他心驚膽戰,難以入眠。

排隊取藥時,前面的一個男人轉身離開時,十多包藥掉在地上,狼狽不堪。Z先生幫這個男人執起藥物,「老細!」原來這個男人,就是他的老細Y先生,原來他都在這裏複診。Z先生很尷尬,很驚,這位Y先生的面容更尷尬,更驚慌。「又不是玉帛相見 ,尷尬乜呢? 又不是我碰跌佢啲藥,我又驚乜呢?」Z先生運用認知行為治療的技巧,克服腦海裏面即時出現的負面失實想法。

到傍晚時,兩人留在辦公室,傾談了很久。身為「老細」的Y先生不斷道歉, Z先生初時感到渾身不自在。「很多時,其實我都唔知道我嘅老細想要乜,所以無論你做到幾好,我都係唔滿意,我淨係識叫你再做過,但係我從來唔識教你實際上要點做,做成點,真係對唔住。」Y先生鼓起勇氣向Z先生告解。「其實大家都係食物鏈嘅底層,一級級咁上,老細之上又有老細。總之,老細心,海底針啦。」Z先生來個黑色幽默。「大海撈針都有撈到嘅一日,我覺得要估中大老細諗乜,簡直係鏡花水月。老細都係諗緊佢老細個老細其實諗緊啲乜㗎啦。。。。。。迫自己去找到一些根本不存在、虛妄的東西,只會逼死自己,仲會殃及別人。」Y先先生露出得戚的樣子說。

幾個月來,兩人工餘時一起行山,感受大自然的壯麗,並且修習佛學。漸漸,眼界開闊了,有了洞察力,走出死胡同。「邊個係老細?」「係我們服務嘅每一個男女老幼。」「逆地而處,覺察佢哋嘅需要,盡力去做,其實可以達到。」「我哋真係低級職員?」「越前缐,越能夠直接服務有需要嘅人,越有意義。」「我哋嘅工作好有意義,即使永遠唔能夠盡如人意。」兩人每日都有很多智慧對話。他們不走極端,不會「逢老細必反』,不會以嘲笑上級來舒緩工作的委屈感。不介意職級高低,自己作為所有職級同事的榜樣,對事不對人,實事求是,諒解各人的難處,提醒自己以及身邊的人,工作的意義。

(故事細節經修改以保障病人私隱)

撰文︰崔永豪醫生

原文刊載於 香港01「01醫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