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大学一年级的陈先生因自杀不遂,被送入精神科病房,他患有严重抑郁症,情绪很低落,并尝试说服医生自杀是理智抉择:「前提一,生命绝对是痛苦乏味,现在如是,将来亦如是。前提二,死亡是一切终结,包括痛苦及喜乐。离世就像睡觉一样,但永远不会醒,不用再受苦,得享安宁。所以结论是:及早离场。」
对正在受苦的人来说自杀确是一种诱惑,活於痛苦之中,受生理及心理本能驱使,会去寻求一个安乐之处。但遍寻不获时,在痛苦煎熬下,便会感到绝望与惊惶。结果死亡就给人一个幻象,以为跳进里面,便可以得到永恒的安逸。自杀者身边的人多会慨叹,即使给予自杀者很多的关心及帮助,但他却像被蒙蔽了双眼般,义无反顾地奔向死亡。
研究发现超过九成自杀死者,生前都患有精神病,最常见是抑郁症。抑郁症是脑部疾病,因脑部掌管情绪丶行为动机丶思考与记忆丶睡眠及食欲等部位受损所致。患者不单持续情绪低落,更会丧失感受快乐的能力,因此对生活中有意义丶有乐趣的事也无法感受。
人的思想很受情绪影响,「没有快乐,只有痛苦」的心境,使患者对所有事物均抱有负面看法。加上丧失理性思考能力,患者很容易陷入思考谬误,例如以为自己能够未卜先知,妄下判断,认定现在的痛苦,将永远持续,因而感到万念俱灰,生无可恋。
透过治疗陈先生的抑郁症得以康复,脑部功能回复正常,不再视自杀为「最理智的选择」。覆诊时,他谈及对生命的看法:「生活有苦亦有乐,虽然暂时是苦多於乐,但冇人可以肯定将来。综观来看,走势都是向好。」
(故事细节经修改以保障病人私隐)
撰文∶崔永豪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