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社交恐惧症 开展美好人生

Photo by Liza Summer

社交恐惧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属于焦虑症的一种,患者对社交有不合理而且巨大的恐惧,并因此设法回避。每个人都会在某些社交场合感到压力,究竟要有多恐惧才算是过量呢?社交恐惧症有否有效的治疗方法呢?正确认识社交恐惧症可以消除不必要的恐惧,亦是克服此病的重要一步。

社交恐惧症患者害怕的是社交接触,特别是需要接触陌生人或受很多人注视的社交场合,例如公司周年聚餐、结婚晚宴或向一大班人致词等。

患者会极为担心自己在别人面前出洋相,例如讲出一些不恰当的说话,或者举止笨拙,因而遭受别人的批评或取笑。虽然患者会意识到这种焦虑是过多及不合理的,却不能抑制这种焦虑感。很多时在该等社交场合之前的数星期已感到惶恐不安,到当日甚至会找借口缺席。

即使硬着头皮出席,在会场中,患者通常会保持沉默,尽量将自己隐藏在人海之中,或者躲在没有人注意的角落。如果有熟落的朋友一同出席,患者通常会与这朋友如「孖公仔」般形影不离,从而得到一些安全感。

5%成年人患上

患者若避无可避要与陌生人甚至是大人物接触,恐惧的感觉可能会即时一拥而上,结果顿时变得面红耳热、大汗淋漓、呼吸困难、肠胃不适、心跳手震、胸口翳闷、头晕得像快要昏倒;与别人交谈,会立即变得「口窒窒」,脑海一片混乱。这种狼狈的情况令患者更加相信会场里所有人均注视着他,心想:「我已经丑态毕露,无地自容,一切已经完蛋啦!」这种想法令焦虑感像山洪暴发般猛烈,很多时候患者会因而立刻离开现场。

根据美国一个大型调查,大约5%成年人一生中会患上社交恐惧症,平均病发年龄是15岁。和绝大部分的精神病一样,社交恐惧症是由生理因素及环境因素互动而成。家族有相关病史会增加患病风险;性格害羞、面对新事物时较为退缩,或童年时经历嘲笑、排挤、欺侮或父母过分管束呵护等等,都会增加病发的风险;部分患者因为父母在社交上亦有过分焦虑的行为,于是也受到潜移默化。

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选择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剂(SSRI)、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回收抑制剂(SNRI),都是有效治疗社交恐惧症的药物。由于药物需要大约2至4个星期才能使病人的病征得到改善,病人于服药初期可能仍感到身体稍为不适,但通常会逐渐消退。

心理治疗尤其是认知行为治疗也是有效的疗法,可以配合药物治疗一同使用。心理治疗的目的是帮助患者面对其害怕的社交情景,以后不再逃避。

逃避是社交恐惧症的核心行为,亦是令这份恐惧感得以延续的主要原因。因为这份恐惧感觉非常强烈及难受,而逃避能将这份恐惧立即消除,所以逃避的行为对患者充满吸引力,逃避后的放松感觉会助长逃避行为,结果明知不该但患者仍会明知故犯,屡犯不改下形成恶性循环。

治疗师会与患者商讨,根据不同社交情景所引致的恐惧程度,由轻至重,一级一级的尝试克服。打赢恐惧感需要好似打游戏机一样,一级一级上,而每上一级,自己的勇气及能力就有所提升,而不是一开始就「打大佬」。认知行为治疗的另一重要环节是帮助患者审视在脑海中自然弹出的「自动化思想」(Automatic Thoughts)及「思想谬误」,例如患者每次在公司向同事口头报告时,脑海之中自然浮出负面念头,如「我今次一定会出丑,同事们又觉得我冇用」,而思想谬误方面则是患者常以为自己未卜先知,预计最糟糕的情况必定将会出现,或者不期然以为自己能知道别人想什么。

审视自动化思想

单靠理性讨论对纠正这些负面念头及思想谬误的效果并不理想,但事实胜于雄辩,治疗师会引导患者执行各种「行为实验」(Behavioral Experiment),即让患者在各种现实的社交情景之中尝试新的行为,让他们有机会亲眼看到和感受到现实的结果,甚至可以利用录影,令患者更加清楚及从客观角度了解自己的表现并非如想像中不济,又或者明白其他人并未作出如想像中的批评,甚至可能根本没有注意自己。这样,不理智、与事实不符的负面思想及思维模式便会被取代,焦虑感便会减少。

另一方面,很多社交恐惧症患者缺乏自信去面对别人的批评及拒绝,因此治疗的另一重点是加强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如果患者在社交方面有创伤经历,也可透过心理治疗处理这些不快的回忆,以免「过去」的回忆继续影响「现在」的生活。
很多人对社交恐惧症有误解,以为只是个人意志薄弱、胆小怕事,使患者羞于将问题告诉别人,更遑论寻求治疗。结果对患者造成很多不必要而且长期的痛苦,并因此错过了美好的事业及婚姻,十分可惜。

社交恐惧症是「欺善怕恶」的,你愈是逃避,它愈是追住你不放;相反,你勇敢面对它、克服它,它就会愈走愈远。药物及心理治疗都能有效帮助患者脱离社交恐惧症的魔掌,使他们不再受恐惧羁绊,开展美好人生。

撰文︰崔永豪医生

原文刊载于︰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