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手機的「樂趣」

攝影師:Anete Lusina,連結:Pexels

A小姐患有抑鬱症。醫生問︰「你是否對事物失去興趣呢?」A小姐一言不發;「在公餘時間,每個人都會做一些令自己開心啲事,對嗎?」A小姐依然一言不發。

醫生很焦急,質疑自己的溝通技巧。「每個人都會做一啲令自己開心嘅嘢,例如掃一掃手機,睇吓嘢……」A小姐問醫生:「乜做呢啲嘢會令人開心架咩?」醫生當下面紅耳赤,心裏責怪自己問了一條極愚蠢的問題。

掃手機,的確很難令人開心。很多時候,更是越掃越不開心。感覺沉悶的時候,掏出手機,掃一掃社交媒體、新聞網站,每條標題、每幅圖畫,看半秒鐘,掃極都有,永無止境。遇上感興趣的文章時按進去看看,覺得有所得着、有點滿足,好像輕鬆地翻閱一本雜誌。但若欠缺一份自律去限制自己掃手機的時間,隨着所花的時間越長,所得到的正面感覺就會不斷減少。閒暇的感覺消退,取而代之,是一種漫無目的、空虛的苦澀。加上腦袋專注能力不斷減弱,以往可以專心看完一篇百字的文章,並且能記入腦,可是漸漸地連看數十字的簡介都已經是極限。然後再衰退到只有幾秒鐘的專注力,看一看十數字的標題,就已經不由自主地,掃到下一個帖文去。手指掃得越快,無力感越強。

冷不防,原來家人、伴侶和上司,一直都在暗中留意自己的行為。當被指摘、被喝停的時候,羞恥的感覺、批評自己的念頭(「我真係個無聊的人」、「我就係咁每日浪費時間」),一下子湧上心頭,然後老羞成怒,用黑面、目露兇光和惡形惡相去保住自己脆弱的自我價值。

平靜下來,明白到掃手機的代價,但又忍不住拿出手機來掃,猶如強迫行為。就像有幾個隱形大漢,捉住自己的手,把手機塞入手掌心,然後把我的頭壓低,要我在手機大人面前叩頭。一邊在尿槽前小解一面看手機,代價最多只是一部手機;但若在過馬路或駕駛時掃手機,代價是性命。上述這些,理智上是知道的,但真的忍不住。

大部份令人真正開心的事,都需要是自願及樂意、主動參與的,心神專注一段時間,完成後會感到有成就和意義。這些,都是不能透過一直掃手機來獲取的。這便可解釋到為何每次花很多時間掃手機後,會越「掃」,孤單感只會越赤裸,最終「掃」造出更低的自我形象。

(故事細節經修改以保障病人私隱)

撰文︰崔永豪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