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學後,把自己各式各樣的藝術作品帶回家,父母應如何處理呢?最理想的當然是將家居變成藝術展覽館,但地方淺窄,不可能每一幅圖畫都釘在牆壁上,尤其是租地方住的。
記得八十年代,職業訓練局有一個廣告,一個男人自豪地介紹︰「呢座紅磡體育館,同埋東區走廊,我有份起嘅,威呢?」這個廣告對父母很有啟發性。小孩子動手創作藝術作品,之後細心欣賞自己的成果,感受其美麗,並讚賞自己及別人為此而付出過的努力。
即使屋企空間不足,最簡單也可以用一個大文件夾,將孩子的繪畫作品變成一本畫集,和他們一起看,還不只看一次,而是在不同的環境下一起重看。在不同環境欣賞同一件作品,感受是不同的。亦可以嘗試配搭不同的音樂,就讓小朋友想想有什麼音樂最能夠配合這幅圖畫的意境;讓小朋友嘗試分享畫中所表達的情感,因為小朋友的藝術作品很多時反映他們的情緒。紙摺成的小動物,十隻八隻已經足夠合演一個森林的故事,讓小朋友想一個故事出來講,對於他們表達能力和想像力的發展是很有幫助的。小朋友的畫作及手工藝品可以拍成照片,然後用作電腦的screen saver。孩子的創作變成家裏各式各樣的資源,是聰明家長的做法。
要小朋友感受到家長真正欣賞他/她的作品,父母一句「好靚喎!」當然重要,但更重要是父母真的花時間欣賞。關於教育,永遠有一個原則,就是「勿忘初衷」,父母要問問自己,藝術創作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陶冶性情,那怎樣才可以達到呢?藝術創作就是創造美、欣賞美。小朋友從中得到成功感,變得更有自信和喜愛自己,亦因為覺得世界美麗,就更加喜歡這個世界。心中有愛,才會心生愛護,小朋友就會更愛惜自己、別人以至周圍的環境。
(故事細節經修改以保障病人私隱)
撰文︰崔永豪醫生
原文刊載於 信報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