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的痛苦

Photo by Artyom Kabajev on Unsplash

勤仔自殺不遂,被送入精神科病房。老師和父母都很震驚,因為他向來都是品學兼優的「乖仔」。他告訴醫生,他要求自己成為父母和老師眼中最好的孩子,但無論他再努力也做不到。昨天,他情緒激動地問醫生知不知道,好孩子有甚麼痛苦。

第一,好孩子永遠能解決自己的所有問題,並會替別人解決問題;壞孩子就可以依賴別人,還不用幫助別人。第二,好孩子只要做一件壞事,就會受到指責,即使之前做過一千次好事,因為已被視為理所當然,自然也不會受稱讚;至於壞孩子,只要做一件不是太壞的事,就已經會有人讚賞,獲「最佳進步奬」。勤仔其實很妒忌其他頑皮、成績差的同學,但他提醒自己,好孩子不應該妒忌別人。

第三,好孩子平時不容易得到別人注視,除非他能夠再次打破個人紀錄,做一件比以前更好的事;壞孩子卻每天都受人注意。這份注視,正正是每個小孩都渴望得到的。但勤仔時刻都警誡自己,好孩子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不斷進步,自強不息」。第四,好孩子被責罵和懲罰的次數,遠遠比壞孩子的多,因為好孩子每天都不斷責罵、懲罰自己,而自殺就是勤仔對自己的懲罰;相反百厭的小朋友,永不會自責,即使受別人懲罰,最多都只是留堂,沒有甚麼大不了。勤仔覺得非常不公平,但他不容許自己告發同學的違規行為,因為好孩子應該要寬宏大量。

執着於一份非黑即白的妄念,永不放手,不單終生痛苦,更可致人於死地。孩子就是孩子,每個孩子都有一份源自生命的美好,這是毋庸置疑的;好壞之分,只在於所做的事,逐件事計算,而且對事不對人。委屈和傷害自己或別人,就是壞事;不傷害自己也不傷害別人,即使與父母、師長和社會主流期望不符,亦不是壞事。善待自己,同時不傷害別人,就是極好的事。

(故事細節經修改以保障病人私隱)

撰文︰崔永豪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