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父母的育兒策略,是集中火力提升孩子認知能力,包括閱讀、邏輯推理和記憶能力等。固然,認知能力是重要的,但非認知技能(non-cognitive skills,或者可稱為「個人的軟實力」)對於孩子長大後能否學有所成,其實起着關鍵作用。
非認知技能指傳統智力衡量標準所衡量不到的能力,包括恒心毅力、主動性、積極性、情緒調節和社交能力等。認知能力可透過標準化測試來量度,例如智力測驗的分數。至於非認知技能,就是表現於一個人在生活眾多情景中的行為及態度,尤其在面對困難時。
醫學期刊Nature Human Behaviour於2024年8月,發表了一項研究,追蹤了10000位7至16歲孩子的成長,發現隨着成長,非認知技能對學業成績的推動作用愈來愈大。這意味着能夠管理情緒、調節自己的衝動,以及保持專注和學習動力的孩子,往往在高中畢業時成績較為優異,即使他們的智商不是最高的。這樣,為人父母者,該如何幫助孩子發展非認知技能呢?
1.自我調節(Self-regulation):培養孩子專注力,以及管理衝動和情緒的能力,例如父母可和小朋友一起做靜觀練習及親親大自然。
2.恒心毅力(Grit):表揚孩子在過程中表現出的努力,而不是他們最終得到什麼分數或獎項。全家人都執行「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將挫折視為學習機會、進步的過程。
3.動機(Motivation):激發孩子天生有的好奇心,將科目知識與他們的興趣和日常生活聯繫起來,並讚揚他們的創意。
4.社交技能(Social Competency):以身作則,培養孩子同理心,學習善意溝通;增加機會讓孩子與其他同年小朋友玩耍。
具備上述軟實力的孩子,在小學時默書分數未必最高,但去到高中及往後的人生階段,他們更能夠脫穎而出。
撰文︰崔永豪醫生
原文刊載於︰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