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正常」和 「特殊」只是統計上的概念

Photo by Alexander Grey

本文為《SEN心思詩》的序言:

我誠意推薦這本詩集。這些詩捕捉了有「特殊教育需要」(Special Education Needs; SEN)者豐富的內在世界和具體生活經驗。很感恩,這些詩擴闊了我的視野。

圍繞著特殊教育需要的討論,常常以臨床術語、標準化評估和教育政策為主。雖然這些專業知識專家意見很重要,但我們仍不能忽略有特殊教育需要者的個人感受及經驗,這本詩集剛好補缺了這一遺漏,給予我們寶貴機會,嘗試了解那些腦袋以非主流方式運作的人, 他們的內心世界。

不論是精神醫學的診斷,例如自閉症譜系障礙,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等;還是一些教育界的用語,例如資優、特殊教育需要等,其實都需要花心思去深入了解,不能只是望文生義。近年出現一個新概念–Neurodiversity ( 腦袋的多樣性) ,提醒我們每個人的腦袋,都是獨特的,因此,人類的腦袋,一定是百花齊放。每個人都有其強項,都有其脆弱的部份。所謂「正常」和「特殊」,其實都只是統計學的概念–「常」就是主流、多數人的意思;「特」,就是非主流,小眾的意思,其實並無高低好壞之分。

但社會運作,尤其是學校,基於資源所限等因素,結果很多時,都只能夠容得下主流。非主流的,就容易感到難以跟上看齊,覺得孤立無援,甚至被污名化和排擠。與人聯繫,被朋友接納,是我們生而為人的基本需要。從這本詩集我們見到在學校裏 ,小眾的腦袋,承受了很多壓力。對兒童和青少年來說,不能「埋堆」比什麼都更可怕。這些詩能加深我們對人性的了解,促使我們反思今日的教育。

這本詩集提醒我們,每個腦袋都是美麗的、堅韌的和有其內在價值的。「疾病」、「障礙」等標籤所講述的,只是不完整的故事;每個污名的背後,都站立著一個有豐富情感和具有無限潛力的人。

當您打開這本詩集時,您需要做的,只是用眼去「聆聽」,聆聽那些經常被邊緣化的聲音,而不需批判。聆聽這些故事,可加深我們對人的學習和成長的理解。至此,你可能終於真真正正地明白一些您以前無法明白的人,這些人,可以是您的朋友以至家人。

撰文︰崔永豪醫生

原文刊載於︰《SEN心思詩》序